一、新能源汽车2月产销同比增长显著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,2025年2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,势头良好。
2025年2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.8万辆和89.2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1.5%和87.1%。
2025年1-2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.3万辆和183.5万辆,同比均增长52%。
2025年2月,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6万辆,环比下降4.2%,同比增长92.6%;新能源汽车出口13.1万辆,环比下降12.6%,同比增长60.5%。
2025年1-2月,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55.4万辆,同比增长51.6%;新能源汽车出口28.2万辆,同比增长54.5%。
二、钴价借供应端利好强势反弹短期或延续涨势
2025年2月下旬以来,钴金属市场受供应端重大利好刺激,价格强势反弹。截至3月19日,广东现货市场1#钴均价达255,500元/吨,较2月下旬低点上涨超60%。此轮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刚果(金)的出口政策调整。
2月24日,刚果(金)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,以应对国际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。该国钴产量占全球75%,出口禁令直接导致全球钴供应预期收紧,市场出现阶段性短缺预期。叠加印尼钴精矿出口关税上调至8%,全球钴冶炼产能扩张预期受挫,供应端双重利好推动钴价快速拉升。
需求端亦传来积极信号。新能源领域对钴的需求保持稳健增长,固态电池、储能系统等新兴应用场景的拓展,抵消了传统3C数码领域需求的温和增长。尽管当前中国钴库存达5万吨,可支撑2-3个月需求,但供应端的主动收缩仍使市场呈现供需紧平衡状态。
政策层面,中国计划增加钴等国家战略储备,以增强关键矿产供应韧性。此举措有望对钴价形成长期支撑,叠加刚果(金)出口禁令的持续发酵,短期钴价或延续高位震荡态势。
产业链方面,下游电池制造商对钴价上涨保持谨慎态度,但长期认可供需再平衡的必要性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,钴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凸显。
三、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计划,助推产业升级
2025年2月,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35年)》,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和路径。
加速技术突破:计划提出,2025年前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,2027年突破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,2030年形成完整产业链,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500Wh/kg,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。这将加速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。
优化产业布局:在长三角打造“材料-电芯-整车”全产业链集群,珠三角聚焦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,中西部建设锂资源综合利用基地。区域化布局将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升级基建配套:全国规划超2000座换电站支持固态电池技术,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追溯体系。这些措施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。
政策协同发力:坚持创新驱动、产业协同、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。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产业发展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。
提升国际地位:计划实施将加速技术升级和产业化进程,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基建配套升级,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。到2030年,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95%以上,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。
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35年)》的发布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,提升产业国际地位。
四、傅利叶与英伟达共推人形机器人技术开源,加速行业商业化进程
2025年3月,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重要进展:傅利叶智能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ActionNet,英伟达推出全球首个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GROOTN1。两大举措共推技术共享,加速行业商业化进程。
傅利叶智能开源的FourierActionNet数据集,涵盖超3万条高质量真机训练数据,填补真实场景数据空白。数据经视觉语言模型(VLM)自动标注并人工核验,确保精度。开发者可直接基于该数据进行算法开发,无需重复投入数据采集与标注成本,显著降低研发门槛。目前,傅利叶已与多家科研院校及企业合作,推动技术迭代。
英伟达发布的IsaacGROOTN1模型,借鉴人类认知的“双系统架构”,支持实时动作控制与复杂决策推理,实现多任务泛化。该模型完全开源,开发者可快速定制专属机器人,加速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。英伟达已与多家企业合作,覆盖工业、物流、娱乐等领域,预计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产值将达40亿美元。商业化进程加速:机构预测,GROOTN1的开源将加速技术普惠,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产值有望达40亿美元。英伟达已与14家机器人企业合作,覆盖工业、物流、娱乐等领域,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两大开源举措共同推动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刻变革:
技术门槛降低,加速普及:开发者无需从零构建数据集和模型,可直接进行算法开发和优化,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,降低了成本。这将吸引更多企业和开发者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,推动技术普及。
合作生态构建,促进创新:开源社区的形成,促进了全球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。开发者们可以共享经验、共同解决问题,加速技术迭代与创新。傅利叶和英伟达通过开源构建生态壁垒,巩固了市场地位。
商业化进程加速,场景拓展:开源模型支持多任务泛化,可快速适配物流、医疗、家庭等不同场景。企业可基于开源模型快速构建原型,优化算法,缩短产品迭代周期,加速商业化进程。随着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与场景拓展,人形机器人有望在3-5年内实现从专用向通用领域的跨越。
傅利叶和英伟达的开源举措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领域从“封闭竞争”转向“开放协作”。随着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参与,人形机器人技术有望在更多场景落地,成为智能制造与服务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