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稳定
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走势图(单位:万辆)
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.5万辆,同比增长33.9%,环比下降8.7%;1-4月累计零售332.4万辆,增长35.7%。
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13.3万辆,同比增长40.2%,环比增长0.3%;1-4月累计批发398.1万辆,增长42.1%。
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出口18.9万辆,同比增长44.2%,环比增长31.6%;1-4月累计出口59.0万辆增长26.7%。
二、印尼镍矿新政双管齐下,推动行业加速洗牌
2025年4月,印尼政府发布新矿业特许权使用费政策,将镍矿税率从固定10%调整为14%-19%的动态区间,税率与LME镍价挂钩,镍价低于18,000美元/吨时税率为14%,高于31,000美元/吨时税率为19%。此举打破了十年稳定框架,导致全球镍产业链成本重构。
矿企成本上升,产能下降:
新政策下,以22,500美元/吨镍价计算,印尼镍矿开采成本增加1.07美元/湿吨,涨幅36%。新政实施首周,中小型矿企产能利用率从85%降至75%,部分高成本矿山停产,导致供应量骤减。
全球镍供应缺口扩大,镍价飙升:
国际镍研究组织预测,2025年全球镍供应缺口将扩大至12万吨,镍价从19,000美元/吨涨至22,500美元/吨。
产业链上下游受冲击:
冶炼环节:镍生铁生产成本增加约200美元/吨,高品位镍锍成本上涨210美元/吨。印尼最大镍铁生产商年成本增加3.2亿美元,利润率从18%降至12%。
电池行业:电池级硫酸镍价格预计上涨3%-5%,每辆电动车电池成本增加约200美元。特斯拉和宁德时代计划将2025年印尼镍采购比例从65%降至50%。
全球镍贸易格局重构:
菲律宾扩大出口:趁势增加镍矿出口,预计2025年出口量增加20%,但需配套建设冶炼设施以满足市场需求。
中国企业海外布局加速:加速布局非洲和南美镍矿资源,预计2025年海外镍矿投资同比增长45%。
三、统一标尺落地,团标加速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
5月22日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《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》团体标准,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,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、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,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。
新标准中,“全固态电池”要求离子传递必须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,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的技术分界。这一团标的核心研究点为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,即通过真空加热测试失重率,当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%时,判定为全固态电池。经多轮验证试验支撑,该方法误差率低、结果稳定,适用于多种主流技术路线。
近年来,全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动力电池的未来方向,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,厂商定义分歧导致市场混乱。这一新标准的出台,为企业研发、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尺,有助于优化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,明确研发方向,促进行业发展,加速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进程。
四、中国科大突破固态电池关键技术,成本大降40%
近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硫化物电解质材料,可使固态电池生产成本降低40%。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《Nature Energy》期刊上,引发业界广泛关注。
据了解,该新型电解质材料采用创新配方,使用价格更低的磷元素替代传统昂贵的锗元素,同时优化了制备工艺。测试数据显示,新材料不仅成本大幅下降,其导电性能还比现有产品提升22%,电池安全性也得到增强。
这一突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意义重大。业内专家表示,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,但此前受限于高昂成本难以普及。中国科大的这项技术突破,有望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。
目前,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企业已与中国科大达成合作,计划在2026年推出基于该技术的固态电池样品。预计到2027年,采用新技术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,而电池成本有望降至每千瓦时90美元以下。
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评价,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。国内磷化工企业股价应声上涨,锂矿提纯项目也在加速推进。分析人士指出,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这一突破,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。
五、中国全面开放低空经济,万亿级市场迎来爆发期
中国民航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《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,宣布有序开放3000米以下空域管理试点。这一重大政策突破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,预计将带动超万亿元市场规模。
根据行动计划,我国将在深圳、成都等12个城市率先开展试点,重点发展无人机物流、空中出行等新兴产业。到2027年,将建成覆盖全国的低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,实现百万架无人机接入。这一政策将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提升低空资源利用效率。
据了解,作为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城市,成都正加快完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,沃飞长空等企业已在当地建成多个测试起降点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低空飞行安全管理细则,为未来拓展城际低空航线创造条件。
成都市下一步将重点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,推动无人机研发制造、运营服务等企业集聚发展,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低空经济生态圈。
六、中国强化中重稀土出口管制 全球钪资源格局加速重构
2025年4月,中国商务部、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,宣布对钐、钆、铽、镝、镥、钪、钇等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全品类出口管制,覆盖金属、合金、化合物、氧化物及其混合物形态。出口企业需申请许可并注明管制编码,此举被视为中国强化稀有金属战略安全、履行防扩散义务的关键举措,或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。
中重稀土是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高端制造等领域的“工业维生素”。此次管制的钪、钇等元素在激光晶体、合金添加剂、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。中国作为全球钪资源主要供应国(储量占世界总量32.5%)及中重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主导者(超90%),出口管制直接导致国际市场钪资源供应锐减,欧美、日本等高科技产业大国面临资源缺口,国际钪产品价格迅速攀升。
国际市场钪资源短缺推高价格,海外买家转向中国寻求替代供应。尽管出口管制限制直接出口,但部分需求通过非正式渠道或替代贸易方式传导至国内,叠加国内企业为满足国际订单可能减少国内供应,导致国内钪金属、氧化物及合金供应趋紧,价格上行压力显现。
分析指出,此次管制旨在推动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,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。短期来看,全球钪供应链将面临震荡,欧美或加速本土资源开发;长期而言,中国可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深化区域资源合作,构建更稳定的供应链体系。钪产业正从资源出口型向高端制造型转型,政策红利将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整合。